说到这,雍亲王用复杂的目光望了望四周,叹声道:“祖宗的百年基业,如今却到这幅景象,是我这个做子孙的有愧于祖宗啊!如今决意弃关中而走,远离中原,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但我相信这上苍终究是眷恋我大清的,天下之广,何拘一地?当年太祖如此艰难都能成事,况且我等乎?”
说着,雍亲王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殿中,眺望远方,嘴角含着笑意道:“如今困苦,仅是磨砺,等离开中原,我等君臣携手,上下一心再创大清辉煌,定然能重返故地,以慰祖宗在天之灵!”
这一番话说的张廷玉心中是心潮澎湃,这同样也是张廷玉毅然站在雍亲王这边,助他成事的主要原因。
建兴虽然不是昏君,可是建兴却不是一位能够带领如今的大清继续向前的英主。这点张廷玉早就看明白了,如果皇帝的宝座依旧是那位建兴皇帝,那么等待大清最终的结果就是烟消云散。
这些年来,建兴虽然用了许多办法企图力挽狂澜,可惜的是建兴的魄力和性格造就了他的局限性。而雍亲王不同,这是一位能够做实事,而又异常坚忍不拔的人,如今大清正需要这样的领头人。
其实不仅是张廷玉,那些拥立雍亲王,毅然做出如此事来的王公大臣和将领们,多多少少也看到了这点,这才是雍亲王能够在建兴根本不在意的情况下突然发动,从而一举成功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现在,雍亲王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的思路清晰的很,他非常清楚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如何做,未来的大清又将何去何从。
第0936章 后面的
耿额的事自然会由张廷玉去处理,他面临的下场是明正典刑,至于罪名更是简单,在山西滥杀无辜,这顶帽子是无论如何都跑不掉的,尤其是耿额还借此行径收刮财物,从山西带回来的那些钱财就是铁证。
当然耿额可以叫屈,说山西商贾有谋反之心,他如此做是为了大清铲除隐患,同时也是为大清面临钱财空虚解决问题。不过,他除了主动上缴的财物外,私下截留的巨额金银自然是无法辩驳的,尤其是耿额在临近西安之前还悄悄派心腹把最值钱的一批财物暗自运走,自以为聪明的耿额怎么都没料到,他的一举一动早就被雍亲王察觉到了,那些财富就在耿额抵达西安的同时,也已落到了雍亲王的人手中。
仅凭于此,耿额一个欺上瞒下,大不敬的罪名就是坐实的,等待他的将是死亡。没错,耿额会死,而且他必须死,一来他的建兴的铁杆,同时又是上书房大臣和兵部尚书,取得实际大权的雍亲王如何会放过这样一个人呢?二来,耿额在山西一事闹得太大,不仅一下子就断了朝中许多人的财路,甚至还给大清惹来许多麻烦。
前面说过,山西商贾都是有背景的,这些人的背后无不是王公大臣就是宗族子第,耿额如此干,自然引起众怒,虽说这些人中许多并未掌有实权,可他们联合起来的影响力却是不小的。雍亲王想坐稳这把椅子,拉拢这些人为己所用,并给予安抚也是必须的。
其次,自山西事件一出,大明那边的反应极大,导致大清和大明之间的商路彻底断绝,造成了目前棘手的问题。
失去江南,又丢失中原后,如今的大清已今不如昔,靠着所拥有的地盘别说反攻了,就算是养活自己也算难。一直以来,大清和大明之间的商路虽然有所限制,可实际上双方在表面交战的同时却从未中断过,大清依靠这些商路不断从其他地方获得极需的资源,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粮食。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产粮区都握在大明的手里,何况大明还能从海外获得巨额的粮食来源。而大清这边自己种粮连自己都吃不饱,而现在商路一断,虽说大清暂时还有些存粮,可时间一久肯定支持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