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人!”孙嘉淦顿时坐不住了,当即起身道:“何大人所言虽是事实,可何大人可知一点,如无农的话这天下又如何稳妥?但凡历朝历代,这天下之所以动乱是何原因?不就是因为老百姓没了饭吃?如果一味逐利,忽视农桑,就算有再多的金银又有何用?难道金银就能当饭吃不成?何大人别忘了,如今我大明封锁清廷,正是我大明的封锁清廷拿着银子都买不到物资,这不就是证明了这点么?”
何显祖顿时哈哈一笑,反问道:“按孙大人所说,那么如果清廷能买到物资呢?这金银不就有用了?再者,如今我大明海外沃土何止千里?海贸昌盛,每年由海外运来的粮食难道还少?以其之利换其之需,这不就是为商之道?更是平衡之道!”
“但如今地方毁田改桑种棉已成风气,这粮食在地方价格一涨再涨,普通百姓又如何承受得起?一旦长此以往,地方必乱!”
“我倒不这么认为,朝廷又没让他们这么做,更未要求他们毁田改种,如何种地不是百姓自己的事?再者,世人逐利,这样做也不奇怪,什么能带来利益他们就种什么,不是理所当然的么?或许过些日子老百姓觉得种粮食更赚钱说不定就全部复田种粮了,难道到那时候你孙大人又要开始忧心工商不稳,年岁锐减的麻烦了?”
随着何显祖和孙嘉淦两人你一句我一言,很快对话就带上了明显的火药味。两人各持一词,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一个称对方不顾国本不顾百姓死活,而另一个称对方只是看到农业的重要却未看见工商带来的好处。
谁都不服谁,谁也说不了谁,这两人分辨到最后居然忘记了场合,当着朱怡成的面吵了起来。
瞧着他们争吵的样子,还有不断入耳的那些话,朱怡成倒也没制止他们的争吵,从一旁廖焕之有些无奈的表情,朱怡成猜出这份奏折之所以军机处没有初批,恐怕也是因为意见不同,一直未能统一有极大的原因。
第0925章 出彩
见着何显祖和孙嘉淦言语越发激烈,廖焕之有些坐不住了,君前争执实在是非人臣所为,有失礼仪。廖焕之忍不住咳嗽了一声,这才让这两人留意到他们所处的场合并非在军机处,而是御前。
回过神来,两人连忙向朱怡成致歉,自称有罪,朱怡成倒不在意,臣子为了国事在御前争执这说起来并非什么坏事。如果下面的臣子,尤其是军机大臣闹得一团和气,都充当应声虫的话,朱怡成反而不乐意了,作为皇帝,朱怡成虽然高高在上,又有着锦衣卫和通事处监控内外,可是毕竟天下之事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下面的臣子为国事而争执,反而能让他更加了解政务的各方面,以便作出最恰当的决策。
摆摆手,让两人坐回去,朱怡成又把目光移向了最后一个人,也就是入殿后还未发表意见的曾逸书。
“曾卿,你来说说。”
曾逸书站起身,先行了一礼后,不亢不卑地开始讲了起来。初听他的所讲,朱怡成有些失望,因为曾逸书一开始的论调和廖焕之有些差不多,首先他表示无论是农业或者工商都是极其重要的,两者缺一不可。
这点让朱怡成以为曾逸书是打算和廖焕之一般和稀泥,可随着曾逸书接下往下讲,朱怡成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从中听出了些不同之处。
曾逸书并未从光州一地来讲,而是把整个大明拿出来一起讲,他详细说了如今大明的各省出产、岁入、农田比例、粮价和普通人的生活情况等等,随着他的讲述,不仅是朱怡成,就连在场的廖焕之等三人也有些意外,他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了侃侃而谈的曾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