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谢图汗一死,原本就没什么准备的土谢图汗部瞬间陷入了混乱之中,而这时候清军也开始了攻击。整个土谢图汗部这时候才恍然大悟,搞明白了清军的真正目的,但此时已晚,清军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土谢图汗部虽然骁勇善战,但在这种情况下已无力回天。
仅仅两日,若大的土谢图汗部就土崩瓦解,等解决了土谢图汗部后,清军马不停蹄地继续朝着其余两部发起了攻击,而这时候得知土谢图汗部败亡消息的其余两部闻讯大恐,虽然他们依旧拥有一定的实力,但要同联合了其余蒙古各部,并且并吞了土谢图汗部的清军交手却几无半丝胜算。
尤其是在这时候,罗刹国的部队也同时出现了,在同土谢图汗部的战斗中,这支几千人的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蒙古人引以为傲的骑兵根本无法突破罗刹人的枪林弹雨。
随着罗刹兵的出现,本就士气低落毫无准备的漠北三部败亡已是注定,最终为了保存其部,其余两部在眼看着无法战胜,又逃不出去的情况下自搏投降,自此强大一时的漠北三部被以雷霆万钧之势扫进了旧纸堆了,从而成为了历史。
解决完漠北三部后,清军论功行赏,并且瓜分漠北草原。对于三部的人口清军抽了近半青壮编入其部,其余的全部由参战的蒙古各部和罗刹方面一起瓜分。而漠北草原,靠近东边的一块给了科尔沁等部,靠近南边的一块分给了其余各部。至于其他大部分地区,自然是由参战的罗刹国获得,这也算是当初清廷和罗刹合作的协议之一。
而漠北三部的牛养等家畜,大部分也被清军征为军用,要知道眼下西北干旱越演越烈,清军的补给并不充裕,有了这些牛羊作为补充,能够大大缓解清军的后勤压力。
在漠北同清军合兵,并且解决漠北蒙古三部的罗刹部队是切尔卡斯基公爵的精锐部队,其部拥有五千多人,如果再加上别列科夫的部队,那么总兵力就超过了六千多人。
再加上现在在漠北获得的“巨额红利”,罗刹国方面一下子就拥有了六七万人的不小势力,当然这大部分都是蒙古人,不过对于罗刹国来讲这不重要,只要帝国的士兵脚踏之下,这些人自然就是帝国的子民,而且拥有这些蒙古人也更利于他们在这里的统治和发展。
第0651章 请罪
罗刹国轻而易举地就取得了原属于漠北三部的大片土地,这对于一直热衷于开拓领土的罗刹国而言是一场不亚于击败瑞典的胜利。
除此之外,罗刹国在获得土地的同时还获得了原本属于漠北三部的人口,这六七万牧民除去老弱病残外,还能挑出近万青壮,而且更重要的是蒙古人天生就是骑兵,把这些人集结起来稍加训练,那就是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再加上罗刹国原本拥有的兵力,其总兵力一下子接近了两万。
由此,罗刹国从一个外来者摇身一变就成了这里的统治者,更借着收编的牧民获得了稳定的战兵来源。对于游牧民族的使用,罗刹国是有其传统的,早在莫斯科大公时期,被蒙古帝国所征服的罗刹人就开始同游牧民族打起了交道,而随着当年强盛一时的蒙古帝国后来崩溃,莫斯科大公也开始崛起,东讨西战,逐渐以莫斯科为中心建立了后来的沙皇俄国,而在这百多年中,那些失去家园的游牧民族也为罗刹人所利用,成为了沙皇开疆拓土的尖锐锋矛。
这些游牧民族,其中不仅有失去家园的突厥人、白人,更多的是那些随着蒙古帝国崩溃后遗留当地的牧民。他们为了生存,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并以哥萨克人自称。
哥萨克人,这个称呼来自于突厥语,可以翻译成“自由的人”或者“勇敢的人”。所以,在现在的罗刹人眼里,这些被归为己用的漠北三部牧民就是新的哥萨克人,再加上如今的罗刹国中同样有着蒙古部落的存在,如今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就是蒙古部落的一族,其族最早可以追叙至成吉思汗时期的王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