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成话音刚落,在场所有官员都露出了诧异的表情,尤其是军机处几位大佬也同时一愣。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朱怡成就笑道:“作日朕思量了下,如今我大明已是天下正统,虽神州还未全复,但满清已不足为虑。皇后所出,朕之嫡长子朱伯繁现已五岁,聪慧康健,所以朕决定立其为太子,以正国本,诸位爱卿觉得如何呀?”
众人先是一呆,廖焕之第一个反应过来,顿时满面狂喜之色,几步出列就叩首道:“陛下立嫡长子殿下为国本实乃国之幸事,老臣喜不自禁,老臣为陛下祝,为大明贺啊!”
“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众人连忙异口同声呼道,同时朝着朱怡成跪拜下来。这些人中有的早就打算劝说朱怡成立太子了,虽然朱怡成子嗣不少,但太子一日不立就一日不能确保储君,而且朱伯繁这个太子之位毫无疑问,他不仅是皇长子,更是朱怡成和皇后的嫡子,是当仁不让的太子唯一人选。
这事的结果朱怡成早就预料到了,立朱伯繁为太子非但不会有丝毫阻碍,反而会受到所有臣子的欢迎。甚至不少人还为之欣喜若狂,要知道现在朱伯繁立了太子后就必然会开府,而且太子年幼,也正是到入学的岁数,如果能借此机会搭上太子,那么未来就肯定前途一片光明。
但这些人却没想到,朱怡成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他早就有另外的打算,所以这些人的算盘注定是要落空了的。
第0551章 赶鸭子上架
册立太子是国家重事,更是大明的大喜事,自此国本已定,大明也拥有了它的储君。但刚刚登上太子之位的朱伯繁却不知道,他的皇帝老子已为他规划好了未来,而等待他的并不是悠闲的生活和数十年后安安稳稳的即位,而是朱怡成给予他的磨练和敲打。
“皇爷,您真是好算计。”在朱怡成常办公的偏殿中,邬思道有些哭笑不得,他怎么都没想到朱怡成虽然答应他可以提前从军机处退下来,但是他得担任皇家学堂的祭酒,同时还出任太傅一职。
“这可怨不得朕,先生大才朕可是清楚的,放眼天下,除了先生之外,朕根本就想不出谁能胜任。”朱怡成笑呵呵道。
也就是邬思道,要换个别人也不会这样埋怨自己,这点朱怡成是清楚的。而且邬思道虽然当年落弟,从“学历”来讲并不高,但相比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儒和官员而言,在朱怡成看来邬思道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邬思道精通帝王之术,而且行事不拘一格,至于学问也很不错,更关键的是邬思道此人对皇家并没有太多的敬畏感,更不是读死书的人,就连同朱怡成之间也是半臣半友的关系,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教授出合格的皇子来。
听朱怡成如此说,邬思道忍不住摇了摇头。其实他几次向朱怡成提出要辞去军机大臣之位,一来是他的性格的确不喜政务,邬思道是个谋士一般的人物,他这样的人物善于看透人心,更善于从大方向进行把控和判断,而普通的政务却都是实实在在的琐事,这些琐事对于某些人而言是乐此不疲,而他却是苦不堪言。
二来,之前就说过,邬思道这人从性格上来讲同当年姚广孝极其类似,如今大明已兴,天下最终归于大明已成定局,从这点来看邬思道胸中抱负已展,再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既然如此,那不如归去,隐于乡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如陶渊明诗中所写那边采菊东篱下,这才是他所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