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庄亲王博果铎说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康熙不是糊涂蛋,他是一个明白人。对于前明之亡,庄亲王博果铎说的非常在理,如果当年崇祯皇帝脸皮子厚一点,不那么刚愎自用的话早一点带着宗室跑到南京去,那么说不定大清根本就得不了这个天下。
正是因为崇祯迟疑不决,一直留在了北京,导致最后被李自成在北京城一锅端,等崇祯死后,南明没了正统,弄得什么鲁王、桂王、唐王什么全跑了出来,再加上党争才至使前明最终丢了天下。
现在,历史是多么相像呀,北京城又到了兵临城下的时候,如果真的被明军打破北京城,而那时候自己又没有跑掉的话,那么大清弄不好就在他康熙手里彻底亡了。
所以说,庄亲王博果铎建议康熙提前离开北京,这实际上还是有道理的,只要康熙在,这大清就在,一旦康熙陷于北京城,那么大清也就没了。
可是,说是一回事,要做又是另一回事。以康熙的骄傲如何能做出这种事来?此时此刻,康熙突然觉得他理解当年崇祯的想法了,或许那时候的崇祯就和现在的他是一样的。作为一个皇帝,一个至高无上的九五之尊,很难做出这样的决断。
众人的争吵还在继续,但康熙已经没心思去听他们争吵的内容了,而离他不远处,太子八阿哥同样没有说话,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似乎也在思索着什么。
“够了!”
康熙威严的声音传来,顿时令殿中争吵的声音瞬间消失,他扫了众人一眼,随后把目光落在兵部尚书殷特布和大阿哥身上,询问道:“各处勤王之兵何时能到?北京城还能否守住?你们二人能否给朕一个答案?”
第0437章 无能为力
康熙要的答案无论是殷特布还是大阿哥都无法给出,没错,明军打下天津卫后清军就开始调集兵力,尤其是天津卫之战惨败后,慌了神的清廷就下旨各地勤王。
但直到现在,除大同、宣化、保定、沧州这些部队陆续到达外,其余的部队什么时候到实是天晓得。
更重要的是,除沧州部现在正按朝廷要求侧翼攻击天津卫(实际根本就是然并卵),大同、宣化、保定三部兵力已被明军在廊坊、香河和北京城下击溃,至于寄予厚望的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一时间也赶不过来。
两人面面相觑,半天都说不出话来,见此康熙的一颗心直沉到了海底,他很清楚局势已到了极糟糕的地步。
“皇阿玛,儿臣建议速调古北口的驻军,直隶提督董象纬如今在通州收拢香河残部,古北口驻军有近二万人,这些部队加通州的兵应该还能凑出三万大军。此外,请皇阿玛下旨让陕甘绿营火速东进,或可挡住明军……”
八阿哥起身道,他话音刚落,朝中众人就议论纷纷,有几人连忙反对调古北口的驻军,因为古北口位置重要,轻易动不得,一旦古北口的兵南调,清廷就等于把这交通要道给拱手相让了。
假如说要弃北京城而走,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条就是向古北口撤退,直接通过古北口北上然后向东进入辽东。这条路线说白了就是退回辽东伺机再起而已,所以说古北口的兵是保证这条退路安全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