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黄履庄不由得对朱怡成说道,这还多亏了之前朱怡成的提醒,因为第一召见黄履庄的时候,朱怡成曾经和他说过可以把他之前研制的验冷热器进行各方面的运用,其中有一点就是关于冶炼的。到了宁波后,黄履庄试用之后效果显著,这也是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得到进展的原因之一。另外,黄履庄还对自己的发明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同时在其他领域中也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皇爷的指点,微臣感激不尽,一直以来,微臣自以为聪明,总为自己制作出的那些小玩意巧夺天工而沾沾自喜,实际上却是闭门造车而已。如不是皇爷当初一言点醒微臣,微臣如何又能做到这些呢?”面对朱怡成,黄履庄真心诚意地如此说道,这些话听起来不像朝中大臣拍马屁那么顺耳和舒服,但话中却实实在在,让朱怡成听了极为高兴。
“军工方面现在如何?”相比其他,军工是朱怡成极为重视的,毕竟现在神州还未全部收复,满清的力量还相当强大。
黄履庄告诉朱怡成,由于钢铁产量和不同类型的钢材初步研制成功,现在军工方面不仅暂时没原料的后顾之忧,而且已经在着手研制新式的火枪和大炮了。
火枪方面,因为工具钢和弹簧钢的出现,标准膛线和隧发枪应用已成为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能替换目前的火枪成为制式武器。至于后装枪,由于化工的突破也在研制,但什么时候可以有成效暂时还不清楚。
此外,大炮的进展比火枪更迅猛,材料的解决使得小型钢制大炮开始出现,这种大炮相比军中使用的青铜炮来讲,原料更为廉价,使用也较为方便,由于膛线在这种炮中的运用,射程和准确率大增,再加上标准的炮车构造,机动性也更强许多。而大型火炮的制造也有初步眉目,想来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一批新式大炮会投入生产。
第0354章 亡羊补牢
黄履庄说到兴起时手舞足蹈,朱怡成听得津津有味,前后足足讲了一个多时辰,见黄履庄把情况说的差不多了,这才询问起有关威廉的事来。
对此,黄履庄从之前他到上海开始说起,讲到在文庙购书巧遇威廉,然后相识的全部过程。至于威廉的身份,黄履庄也讲的清清楚楚,丝毫没有隐瞒,更把他来远东所担负的任务一并说出。
“也就是说,这个威廉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雇员?”
“正是如此,威廉的叔叔是这个公司的高级官员,所以威廉在剑桥大学毕业后不久受他叔叔邀请去了印度,现在具体的职位应该是算他叔叔的助理一职。这次前来我大明,是因为之前南海海战和收回澳门一事,根据威廉所讲,远东,也就是我大明贸易一直被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三国所把持,他们英国虽早在几十年前就到了印度,却始终无法同我大明直接进行贸易。之前的海战和澳门事件,让英国东印度公司看到了打破垄断,直接同我大明进行合作的机会,所以威廉这才会来我大明进行接触。”
黄履庄一五一十地讲道,朱怡成同时问了些其他问题,大致都是威廉的个人情况,还有对于一些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情况。对于前者,黄履庄还能说的详细些,毕竟两人在一起呆了不久,平日间交往甚密。但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情况,黄履庄却知道的不多,大多也仅是和威廉闲聊的时候对方提及一二,并没有刻意去了解过。
对此,朱怡成也不置可否,笑了笑后就把话题转移到即将正式开办的皇家研究所方面。现在,皇家研究所的主体已经建成,部分人员也已到位,其中除了黄履庄特意从工部和其他部门挑选出来的人员外,还有些是朱怡成另外安排的,这些行政人员将协作黄履庄对皇家研究所的行政管理和运行。
“下月初一是个好日子。”朱怡成说道:“皇家研究所正式开衙就定在下月初一吧,这些日子你去那边好好转转,有需要的尽快来报朕,千万不要误了大事。”
“请皇爷放心,在来之前微臣已想好了,等明日微臣就去那边。另外,过些日子有几人会从宁波来京,这些人都是微臣在宁波时挑选出来的人才,有这些人加入,想来皇家研究所日后运行无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