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郭永把话说完,赵弘灿摆手道:“这些都是小事,只要兵权在老夫手中,其他的无足轻重。再说了,我让你去办的那些事现在如何?同意和老夫合作的官员共有多少?”
郭永当即就说了些人名字,这些人不出赵弘灿所料,听完后微微点头:“这样就足够了,先把梁世勋找个地方关起来吧,好好看管不能让任何外人接触,对外就宣称梁世勋操劳过度,需要静养,至于巡抚衙门的那点事,老夫就受累些直接接手即可。”
“下官明白。”郭永当即回答道,不过他看看赵弘灿又有些欲言又止。
“长更,你不是外人,跟随老夫也不是一二日,有什么话就直说。”赵弘灿看出了郭永的表情,当即问道。
郭永迟疑了下,这才压低着声音道:“大帅,如今这局势,大帅为何不直接投了大明?以大帅的地位和威望,再加上直接以广西一省为筹码,如投大明的话估计大明那边决不会亏待大帅。要知道当初杭州布政使何显祖献城,如今此人已官居大明礼部左侍郎,深得那边信任。更不用说廖焕之和蒋瑾等人了,这些人当初不都是我大清的官员,但那个地位有大帅这般高的?而如今在大明那边不都已位及人臣?如果大帅能下决心投靠大明,这荣华富贵唾手可得啊!”
赵弘灿静静听完了郭永这番话,他缓缓问道:“长更呀,你心里是否觉得投大明好一些?”
“这个……”郭永略一迟疑,开口道:“不瞒大帅,如今广东已被大明所下,而现在广西又在大帅手中,再加上中原之战未分胜负,大明百万精兵雄据南京,天下已占其半,局势已不再像从前了。无论是大帅还是下官,都非满人,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北京那边既然如此对待大帅,大帅还有什么顾虑呢?”
赵弘灿轻叹了一声,看着郭永的眼神有些柔和:“长更今日能同老夫说这些话,足以证明长更对老夫之忠心,如换其他人,万万是不会如此讲的。”
“大帅如此说实在是折杀下官了,要知道下官先父当年就跟着老大人南征北战,下官少年时更深受老大人和大帅之恩,如不是大帅又怎能有今日?”郭永诚恳地说道,他讲的一点都不错,郭家原本就是赵良栋的家将,郭永一家深受赵良栋和赵弘灿父子信任,要不然以他的身份如何能一步步升到一镇总兵的职位?这也是郭永对赵弘灿死心塌地的主要原因。
“你父子随我赵家多年,这些都是应该的。”赵弘灿摆手道,接着又说道:“刚才你说的这些老夫不是没有考虑过,但老夫也有老夫的顾虑,具体情况你就暂时不要问了,如信过的老夫的话,就听老夫安排,也许等过些日子你自然会知道老夫为什么会这样做。”
既然赵弘灿这么讲了,郭永当然不会再问。两人又说了会话,郭永起身告退,赵弘灿亲自送郭永出门,等他离开才回转。
独处的赵弘灿端起茶喝了口,随后坐在那边静静想着什么。在离开广州后,进入广西的赵弘灿先给康熙上了份折子,这奏折的内容仅仅只是告诉康熙广州已失守,作为两广总督,他赵弘灿带兵转进广西,整顿兵马以广西为根基继续以抗明军。
赵弘灿虽出身将门,但他却是文官,不仅写的一笔好字,而且文采也不错。奏折中除了这些外还婉转地告诉康熙,只要他赵弘灿在广西,任凭什么人都打不进广西来,让康熙尽管放心,广西可以说是坚如铁桶一般。
其实这些话是赵弘灿用来试探和表明自己意思的,他是用这种方式告诫康熙,告诉对方如今广西已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下,广西的归属也全在赵弘灿的一念之中。如果康熙不追究他的责任,甚至下旨安抚和默认广西的局面,那么他赵弘灿还是大清的臣子。如果康熙真要逼他的话,那么就不要怪他赵弘灿了,到时候鸡飞蛋打,他赵弘灿也做得出来。
赵弘灿相信,他这份奏折康熙肯定看得懂,而且看完后必然是雷霆大怒。不过赵弘灿也有十足的信心,康熙绝对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要知道广州一战后,清廷在广东的实力基本一扫而空,能打仗的将军不是死了就是被俘,就连蓝理也在城破当日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