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点了点头,声音放温和了一些:“为师曾经有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代表国家的盛衰,需要全体国民的共同参与,而不只是极少数人的责任。那么,国民既然承担了他们的责任,那么,他们的权力是不是该得到保证呢?可是,如果皇帝,把国家当成了一家的私产,那么它的盛衰存亡有普通百姓有什么关系?那样的话,百姓们就是思考,我们这是怎么了?揽这责任岂不是自作多情吗?”
这话显得有些刺耳,但是更刺耳的话我都说过,别说是在李治这几位学生王爷跟前,就算是跟李叔叔,我跟他也同样探讨过更加露骨的问题,不过都是私下里讨论,没有第三者的那种。
“揽下了责任,得不到相应的权利,自己的财产无法受到保障,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不知道何时会消亡,那么,就有会人觉得,所谓国难者,不过是一家之私祸也,国耻者,亦为一家之私辱也,而后便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这样一来,大唐帝国,迟早会踏古人的路途!为师的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前人的事,难道你们看到的还少吗?像那位汉灵帝,就是因为他把国家当作了私产,把官位当作了可以交易的财物,把黎民的百姓当成了可以任意抛弃的商品,所以,汉朝灭亡了。前朝的隋炀帝,三征高丽,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他的面子,为的是他的私怨,而不顾天下黎民百姓的死活,所以,天下黎民弃了他,弃了隋朝……”
一个个活生生,血淋淋的例证让我显得那样漫不经心地吐露出来,眼前的这些王爷,哪一个不是额角滴落了汗水,表情,嗯,我也并非是逼迫他们,我只是在提醒他们。同样也是在警告他们,朝代更迭的原因。
第999章 生存还是毁灭
“中原大地上,千百年来,历史总是治乱交替的,一代新王朝的建立,一开始总是励精图治,结果导致国泰民安、太平盛世。但是过不多久,就开始走向下坡,走向衰落、崩溃、最后解体。为什么呢?导致国家解体和崩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说到了这儿,看向了深思的李治。
“还请师尊教诲……”李治与几位王爷全站了起来,整束衣冠,然后再朝我郑重行礼,这意思就是,他希望我授业,这是大礼,不过,我承受得起,我有这个资格来承受。
还是刚才那句简单的话,家天下,帝王把国家当成了他一家私有之物,总把国家,总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当着了他们极少数人的私产,或者成为了少数人意志的体现,而正直代表着国家体系构成多数的百姓的意志和利益以及思想在国家里得不到任何的尊重,进一步受到了压迫,甚至连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没有办法获得保证。
这个时候,国家丧失了公平,那么,丧生了一切权利和公平的百姓自然也就失去了为这个国家继续付出义务的责任,转而开始寻求另一条出路,社会就会动乱,就会奋起反抗,结果是推翻统治者的政权,另立新朝。
我没有立即回答他们,反而是继续照着我的思路言说:“前朝给推翻了,然后呢,新政权的建立一开始励精图治,整顿朝纲,与民休息,以恢复被严重破坏了的社会生产,使社会秩序逐步走上正轨。但是,由于在国家理念上的根本错误,或者应该说他们在国家观念上的错误,仍旧把国家当作一家一姓之私产,而不是权力分享、资源分享;其结果仍旧是多数人还是被剥夺、被压迫,被排斥在国家机构之外。由于上位者视国为一家之私产,多数有才能的人被排挤在管理的利益和管理机构之外,久而久之,人群中隐藏的智慧不能发挥,国家就失去了创造与生机,腐败与黑暗、人间不公、道德沦落甚至民不聊生,就会同时出现,此时这个朝代的维持就困难了。于是新一轮的治乱交替又重新开始……”
……
李治和着这几位王爷全都危襟正坐,垂首恭听,没有了方才的傲然之色,他们都从儿童时代就接受我的调教,我给他们说的这些,是真实的、血淋淋、赤裸裸的历史,他们不是傻瓜,他们都是优秀的皇子,他们的智商也绝对不是那种得过且过的低能儿,他们身上的责任甚至要比起一般人更加的沉重,特别是身为皇太子的李治。
我推演的吗?不是,这只不过是冷酷而又不得不让人承认的现实,历史的轮回,一次次地由起点回到了终点,似乎永远没有尽头,这种循环带来的后果就是国家的兴起、昌盛、衰败和消亡。
“在古代,国家利用儒家文化和学说来一统天下,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民众的基本生存问题,正因为儒家只讲道德教化不讲民生,民生已经失去保证。而国家集权又失去对社会的基层控制,社会秩序反常,盗贼蜂起,纲常败坏,社会由正常走向反常,由有序走向无序,由健康向上走向腐败没落,这个国家还能维护多久呢?”
“首先一点,就是要从陛下做起,公私分明,家与天下,是两个相互依存,但却又相互制约的体制,今天,你拿了一个打火机,明天你可能会拿国库的钱帛充入你的内库,你的儿子、孙子,看到你如此做,他们自然也会效法,那么,国家就变成了你的一已之私,成为了个人的财产,到了那个时候,官吏们也同样会以此为楷模,他们肯定也会吞噬国家的利益,大多数人的利益,你们可曾看见那些屹立数百年甚至千年不倒的世家门阀,你们知道为什么他们现在如此之强大,那就是因为他们依靠讨上位者的欢心,跟随着上位者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