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舆论已经有一定见解的李泽当然不会浪费机会。
微博平台很快就出现了大量‘数学家’。
“微博2亿多用户,1亿扶持,每用户平均至多也就获得05元,而小橙书发展至今,每用户单次流量变现价值是356万,足足71万倍,这这这这……”
“小橙书这流量变现能力,微博根本比不了吧,再大也没锤子用,每用户单次平均35600元,这踏马简直就是捡钱!”
“听说微博自己的广告位置平均价格也不到35600元,别说1个亿扶持,10个亿也到不了平均35600。”
“……”
然后又在微博平台带动理性讨论。
“也是,体量大有利有弊,这么多人,微博怎么顾得过来,还不如小橙书呢,说有商业推广就有了。”
“我不吹牛啊,我第一次接的广告钱都到手了,怎么也比微博这个虚泡泡的计划要好得多吧,反正我就是从微博过来的,并不认为微博能有小橙书这种细致化流量变现的能力。”
“小橙书的内容生态很不错,所以才有这么好的流量变现价值,微博太乱了,没这么精致的。”
“……”
在微博平台的操作,用处聊胜于无,毕竟微博本就屏蔽小橙书相关信息。
不过,这也就是扎根刺。
主战场还是放在了公共网络空间。
大方向讨论把公开信主要解读成悲情意味。
“小橙书这次很难了。”
“确实,连人生有梦各自精彩的话都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