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页

叫peter的投资经理说:“你刚刚说,因为饮食还有压力等等原因,中国得心脏病的会越来越多,我很赞同。我记得是去年年末,我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公布了首次大规模研究的结果,上面似乎说,中国每年新增500万例心脏病,并且没有任何会下降的迹象,这个数字十分惊人。”

“嗯。”因为各种原因,“三高”的人很多,而三高很可能会导致心脏病。

peter继续说:“嘉懿仿的这一款药,是目前毒性最小的,而且仿的也很漂亮,相信销量还会提升。至于另外的两款药,看起来也蛮有前景,而且可以看得出来,嘉懿很有战略眼光……”

“……谢谢。”

peter长叹道:“哎……哎!其实,我是蛮想投一投看,但嘉懿估值好像有些偏高啊……15亿美金竟只能换10的股权,这是我感到没有办法接受的,所有只好对你说一声抱歉了。”

结果最后,还是拒绝。

peter简直是在胡乱撩人。

“……”沈懿行说,“15亿美金的估值不算高——此前有人出了15亿美金,只为买一款药的技术。”

“那个,”peter笑了笑,摆了摆手说:“对于‘银星资本’来讲,创新药的估值实在是没有用,因为它未必能带来真正利润。我倒认为,如果能纯用仿制药的营业额和利润来估值就好了,因为那才比较接近嘉懿这家医药公司的真实价值。那样,我们投的是仿制药那个部分,今后如果想再出手,赔本的可能小。现在,加上了你们这款不晓得能不能成的‘创新药’,估值的水分显得有点大。”

“……”沈懿行很清楚,若是纯论营业额和利润,嘉懿公司肯定达不到15亿美金的估值,然而,所谓估值,自然会包含全部的元素,嘉懿找的几家估值公司没有一家不算创新药的。

peter十分遗憾地说道:“真的是有点可惜啊。如果能占到25的股份,我就回去和合伙人商量一下投不投。”peter只是投资经理,合伙人才是最终能拍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