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页

长官往往博宽大之名,每届京察,只黜退数人,虚应故事,余概优容,而被劾者,又不免冤抑。

最开始京察制度初创的时候,京察本来是三年一考,后来变成了六年一考,再后来又变成了十年一考,时间周期越来越长。

到了乾帝这儿,自他登基之后,还没有京察过呢。

百官不提,乾帝也不提。

原因嘛,自然是稳定压倒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创造京察制度的正是儒家的官员。

而让京察制度几乎沦为废物的,也正是儒家的官员。

现在要重启京察的话,从时间上看,倒是合情合理。

不过很容易引起更大的动荡。

毕竟乾帝心里也清楚,现如今大乾的朝堂,除了帝党、魏党之外,还有修真者联盟党,心向妖庭的联妖党,以及其他的妖魔鬼怪党派。

他这次只想针对魏党,把事情搞大的话,他担心控制不住。

所以乾帝又想怂。

不过认怂面子上不好看,所以乾帝把难题抛给了王海:

“王老,你怎么看?”

不等王海回答,陆总管主动道:“陛下,这个问题就不要问儒家了。

当年创造京察制度的就是儒家,而当时主持京察的也是儒家弟子。在京察制度的帮助下,最初的那几年,效果斐然,朝堂风气焕然一新,但是后果便是儒家弟子把其他官员几乎全部取代,京察考核下丢掉的那些官位空缺,全都被儒家弟子填补。

等到了后来,儒家弟子在朝堂上一家独大的时候,京察制度又沦为摆设,京察的时间也一朝比一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