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页

在不遗余力的发展自身实力的同时,刘备也没有放弃对刘毅底线的试探,与建业之处的长江沿岸设立烽火台,他的用意是极为明显的,防备的正是飞虎军这样一支强大而又颇为新颖的水军,江心洲一战甘宁麾下的威风不光是向孙策周瑜展示的,刘备口中不言心中对之极为忌惮,长江是他对付刘毅的很大一处屏障,而一日不能降低飞虎军的威胁这个屏障的威力便会减弱很多,他必须提前做出应对。

刘备的试探是有着一定限度的,一点一点的向前循序渐进,他可以根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出刘毅的大敌还在兖州曹操,为了燕地的两年方略他甚至可以隐忍曹军拿下荆州就当不会对自己的试探有什么过激的举动,果然对他设立烽火台之举燕地没有任何的反应,紧接着他便又开始迁徐南三郡之民而往扬州,这在程度上更深了一步,却也是刘玄德不得不为之举,此时不迁等燕军动手他便再无机会。

当年刘毅之所以愿意和刘备共分徐州除了要控制自己领地太过扩大而产生的精力分散亦不无借此限制扬州刘备之心,无论其在徐南三郡投入多少的人力物力,实力上的差距和地形上的劣势都决定了扬州军是难以在此处与燕军抗衡的。不过此处朗生倒也低估了刘备的决绝,早在当日破釜沉舟要与孙策力争江东之时刘皇叔就做好了放弃此地的打算,另一个时空之中杨修对汉中的形容放在此处更为合适,而刘备的决心显然比之曹操还要更为坚定,想要以此对其加以牵制或是将其心意吸引在此间,刘毅的这个谋划可称是白费心机了。

徐南三郡民众的迁移有着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虽然对于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麾下一众智谋之士对他的这个决断也极为支持,但刘备还是不敢为之太甚,有时候刘毅的行为亦不能以常理度之!奔狼一战还可解释为汉军战力的强悍与麾下大才的奇谋妙策,但当年的支援北海徐州之举就显得颇为冒失了,若不是当时的袁绍信心不够坚定张虎郭嘉等人又是巧计迭出,刘毅能不能安返幽州都是问题!其时他敢于冒险,现在虽然性情越发沉稳但刘备显然不愿太过刺激与他,否则刘郎生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他又能如何,最终还是便宜了曹操。

只不过刘备当时并没有想到他的移民之举会成为刘毅对付他的最佳借口,此处倒也不能太古苛责玄德,华夏自古以来就是礼大于法,律法这个东西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并被居于最高的地位,儒家思想仍然是无可争议的准则,更别提他本身还具有汉室宗亲的身份,且汉末的那些诸侯们谁不是如此做得?就连刘毅自己也不例外,人口可是实力最为直观的体现,有它才有一切!

正是因为有着法不责众或是法外容情的心理,才会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说法,当刘毅真正用此来指责刘备之时,他还真的无法加以分辨,汉室的律法就是刘家的律法,身为宗亲的他本就应该带头遵守,难道还能对朝廷言及别人都是这么做得,我不过是有样学样罢了,你刘郎生还不是如此?这些只能私下言及根本上不了台面,刘备真要如此做了不但会影响他的声名且毫不怀疑刘毅定会给他扣上一顶污蔑朝中重臣,不敬朝廷的罪名,比之眼下的这个还要更为严重。

当然这些所谓的罪名还只是其次,反正现在刘毅身有辅政之名,哪怕他刘玄德不为此事他也能想出别的借口,真正让他在意的是这个行为的背后刘毅的立场已然表达的极为清楚,他不再忌惮自己与曹操之间的联手,却似乎又与其之前一贯的表现不合!

第九百三十七章 战略调整

争衡天下之中实力占优的一方力求稳正之道意在少起波澜乃是堂堂正正之道,并无可置喙之处,但万事有利必有弊,这样的策略也是会被精明的对手加以利用的。无论是设置烽火台还是迁徐州之民以往扬州,刘备诸葛亮等人利用的就是刘毅求稳不愿弄险的心理,天下大势本就不是单纯战场上的较量,各方之间的博弈与心理战及其他各种手法亦是各展所长,比如当年那场论战就是汉末难得的文坛盛事!

包括此次兵出青州兖州攻略以及汉中防卫战刘毅的战略手法都是四平八稳,层层蚕食,逐步推进而不给对手任何反转的机会,刘备兵屯庐江随时准备策应中原战局,他与一众麾下对朗生的策略自然也有几位深入的研究,在徐晃兵出徐州以前他们的判断也都是极为准确的。只要自己按兵不动刘毅意在拿下曹操就一时不会对徐州如何,似此何时出兵的主动权是操控在刘备手中的,但显然伏后颁旨,大军出动,刘毅的心理已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扬州也要对此作出应对。

燕军敢于如此刘郎生就是不怕曹操刘备二人联起手来,龙骧军一出最大的目的就在逼刘备表态,可对扬州而言这个态还真不好表,徐晃这一次经庞统面授机宜可是扯足了大旗,此来徐南是受朝廷所托甘刺史之命前来调查迁民之事的,谁敢不予合作公明就能给他发上一顶不尊朝廷号令的大帽子,倘若他真的只是钦差又另当别论,私蓄人口的世家还少吗?即使在幽州这种情况也只能说是得到限制却未能完全根除就不要说大汉其余各州了,别说钦差,皇帝来了未必管用。但徐晃不同,他手下可是有着六万如狼似虎的龙骧军士卒,不服气你反抗一下试试,不敬朝廷这样的罪名公明足以让你满门抄斩!

大义的名分加之充足的武力作为后盾,龙骧军的攻势是扬州军难以反抗的,一旦反抗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庞统当日在设计之时就已经牢牢扣住了这一点,燕军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无人可比的,既然有着这个优势就要将他用到极致!其实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徐晃不过是打着个幌子实际要占领徐南三郡,但看出又如何,此幌子很是犀利。

说的浅显一点庞统此举便是“挂羊头、卖狗肉”,但羊头够大,狗肉够新鲜便一样不愁销路,大汉皇叔,心存汉室忠心耿耿,这是刘备一直以来在世人面前营造的形象,从中也得到了不少的好处,不过现在坏处来了,这个名分就使得他缚手缚脚。庞统当日提出此法,刘毅便是拍案赞赏,二人都被世人称为刘皇叔,但这个皇叔也是要有高低上下之分的,一个皇叔忠君爱国,另一个却在背后耍小手段,宣传上再稍稍润色一下,就能在心理层面让刘玄德很是不适,一般而言敌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快乐,对朗生来说这样的事情可以多多益善。

当年第一次兖州之战后,曹操对刘毅曾经有过一句评语,“与大事处有决断,设小谋时亦狡诈!”这狡诈二字出自孟德口中却并无太多的贬义,所指亦不过是朗生经常会有不拘小节之处,有的时候甚至只是为了恶心你一下让你极为不适但从实际而言却并没有太多的损失,且他还更是乐此不彼,他却不知在朗生而言心理战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战术,大战之时一方心情舒畅一方却是憋屈郁闷所能造成的结果往往就是天壤之别,心理上的优势往往比之实际亦不遑多让。

面对徐晃的步步紧逼,庐江刘备之处的应对是沉默待变,面对刘毅大义凛然的指责,斥其不尊祖宗之法他还真的无法置喙,且兖州战局在开始之后发展速度的缓慢也是超出了刘备的预料!乐平之战打了七日,头四日燕军辽东军的攻势一天猛似一天,取得的战果亦是一日多似一日,可自第五天开始攻城士卒却似乎已然用光了所有的力气,在乐进的拼死反击之下毫无建树的退兵而去,对此赵云高顺迅速下令整军,这一整就是两日之久!而在鲁国东平二处,高览与太史慈对城池的攻击也只能说是零打碎敲,进度比之东平还要缓慢许多。

与之相对的是燕军铁骑营虽然占据了一些交通要道却在曹军虎豹骑出神入化的打击之下不胜其烦,除了白马营尚在与敌纠缠乱战之位,其余三营皆收缩兵力保持之间的良好的联系以兵力之优来面对曹军的攻势,整个兖州战局一时间便向着有利于曹军的方向发展,似乎面对坚固的城池与对方骑军借助地利的游击燕军出现了后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