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改革看着张显庸期望的脸,道:“起来吧,朕就暂且让你试一试,看你能不能做到如你自己说的那般,如果能做到,朕不妨成全你万世的美名;如果做不到,就别怪朕没给你机会。”杨改革最终还是决定让张显庸去做,当初,自己为了给张显庸压力,还用洋和尚敲打过他,希望他别让自己失望,到时候如果做了缩头的乌龟,自己可没好果子给他吃。

“臣谢陛下隆恩,臣今生所获成就,完全是陛下赐于的,完全是陛下给予的,请受臣一拜……”张显庸狂喜,皇帝最终还是选择了他来领这份天大的“功德”,那么,他这一身的成就,将无可限量,道教在他的手上,必将发扬光大,他的威名,甚至可能超过道教之祖,他甚至可以和道祖一同供奉,当下是真真切切,真真实实的磕头谢恩。

“不用谢,只要你记得说过的话就成,朕有神人庇佑,能给你的,自然就能收回……记着,举头三尺有神明……”杨改革感情复杂的说道,张显庸并不是发现微观世界的唯一人选,还有洋和尚,汤若望也是人选之一,当然,那只是备用,主要还是给张显庸压力用的,这个张显庸的历史不过硬,没办法,杨改革除了给他压力,就只好以神来压这个神棍,希望他到时候别滑头。

“臣领旨!”张显庸是真心实意的磕头谢恩,当皇帝说起神人的时候,他更是虔诚的匍匐在地,他也坚信,皇帝确实有神人庇佑,比如,预言陕西天灾,比如,为什么知道这种无法想象的事?想到这里,他是更加的虔诚和认真。

第446章 兵,财,嘴

这几日,杨改革一直在召见大臣,做最后的冲刺。

兵部尚书刘延元最近的日子一直过得不错,在他这个兵部尚书的任上,关外,辽东打了打胜仗,招降了东南那个攻城掠地的大海盗头子,西北则是如此之重的天灾也未有大规模的农民造反,这些功绩,可都是在他任上取得的,虽然和他没多大的关系,但是,作为参与者,作为兵部尚书,怎么也绕不过去他的,所以,他是心安理得的跟着皇帝干了,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些荣誉和成就,在他看来,再有得些功绩,比如将东虏彻底的消灭干净什么的,那么,凭着这个功劳,他要入阁也未可知,这可是他以前不敢想的。

今日,他接到皇帝的召见,兴高采烈的来见皇帝。

“臣叩见陛下!”东暖阁里,兵部尚书刘延元进来就行礼。

“免了,坐吧。”杨改革道。

“谢陛下隆恩!”兵部尚书刘延元小心翼翼的坐在圆凳上,稍稍将身体前倾,做倾听状。

“刘兵部啊!今年的战事,差不多是完了,总的来说,是我大明赢了,你做得不错,没让朕失望,有大功啊!……”杨改革道。

“全奈陛下圣明,臣不过是辅佐陛下而已,不敢居功!”刘延元立刻回答道,说实话,他不是个干兵部尚书的人,对兵事根本就不了解,不过是以前的兵部尚书倒霉下台了,他捡了个便宜罢了,但是,他自认运气好,他不懂没关系,有人懂,皇帝懂,孙承宗懂,这就够了,他只要按照皇帝说的去做,按照皇帝的谋略做,这天下的战事就了如指掌,就能赢,就有功劳,这就够了。他自认先前不过是一介书生,对战事更本就是一窍不通,但是和皇帝,孙承宗打多了交道,也对兵事有了些了解,如今,也算得上是知兵事的人了。

“你的功劳,朕记在心里的,内阁这几日正在商量今年北方战事的功绩问题,你尽力的协助,以尽快的将功劳定下来,朕想,将士们肯定是盼望着尽快获得该得的赏赐,所以,就要辛苦你了,另外,朕上半年就承诺的补足历年欠响的事,上半年朕补足了一半,下半年的,朕也准备好了,最迟不过腊月初就要发到将士们手中去,让天下的将士们高兴高兴,过个好年,先跟你通个气,让你有个准信,做好准备。”杨改革微笑着道。

“臣谢陛下,将士们闻之,必将欢欣鼓舞!”兵部尚书刘延元脸立刻红起来,看上去像喝醉了一般,这种向天下将士卖好的事,又一次轮到他头上了,上一次,给边军京营送八十万套棉衣这种好事,就是由他主持的,上了邸报的,给吹得不行,好似棉衣是他送的一般,着实让刘延元过了一把万众瞩目的瘾,如今他刘延元的大名,也算是天下知名了,在士卒中的知名度,也是蛮高,在士卒的心目中,那也是有份量和地位的,这个兵部尚书,当得痛快,远比他前几任兵部尚书痛快,滋润多了。

“刘兵部可考虑过,明年的战事?今年是我大明小胜了一把,东虏未伤筋骨,东虏必定不甘心,必定还会再来,兵部可有什么对策?”杨改革笑着问道,这个兵部尚书不懂兵,这一点,杨改革很清楚,不过,有一点好,他站在自己这边,这就够了,自己要调动人马、兵员没他的帮忙还真的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