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页

顾维钧确实有些吃惊,他没想到,一场新的战争竟然会这么快就到来了,而作为外务总长,他有义务协助中枢政府执行战略迷惑行动。

“顾总长,不是我国向苏联发起进攻,而是我国军队应邀进入伊朗境内,协助伊朗国王平息叛乱,驱逐苏联侵略军,并在必要时与亚洲盟军进入苏联境内,迫使苏联求和,这是亚洲各国行使集体防卫权,拒绝欧洲势力干涉亚洲内政。相信我,一旦战争开始,我军虎狼之师必然一路凯歌高奏,而亚洲的团结也将更加稳固。”

总统是如此自信,让其他人不得不跟着相信苏联军队就是纸糊的老虎,就等有人上去踹上一脚了。

在“历史上”,纳粹德国之所以急着进攻苏联,除了英国啃不动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苏联在与芬兰进行的那场“冬季战争”中的拙劣表现,它使德国人看到了苏联军队的涣散与虚弱,所以德国立即选择了进攻苏联。

但是现在的情况与“历史上”不同,由于赵北的干预,苏联没有与芬兰发生战争,而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的军事行动又没有遭遇顽强抵抗,那么这就给德国人造成了错觉,误以为苏联军队还很强大,这就使德国进攻苏联的行动被推迟了。

德国迟迟不进攻苏联,赵北的浑水摸鱼计划就无法实施,而且如果意大利和德国击败了英国的话,谁也不敢保证德国今后还会进攻苏联,毕竟,德国已经得到了它想要的东西,而苏联确实表面上看是一块硬骨头,这或许会形成一种僵持局面,直到原子弹出现,这对中国的全球战略实施是非常不利的,赵北可不希望德国纳粹能够静下心来研究原子弹武器。

现在,赵北打算再推动一下历史的车轮,让它继续前进,而且他也有信心达到战略目的,今天主持这场会议,也正是给众人吹吹风,让他们做好准备,一旦中枢命令下达,那就是一场迅猛的风暴。

这个战略的关键不止是削弱苏联,更主要的是削弱德国,让德国也患上与苏联一样的“消化不良”。

第1139章 无法完成的任务

骄阳烈日,街道上白晃晃的,气温很高,热得让人有些受不了,尤其是对于习惯了寒冷气候的人而言,现在的气温已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

苏联驻华大使格列维奇·卡察列夫站在窗前,眺望距离大使馆不远的那条柏油马路,虽然那台电风扇在距离他不到一公尺远的地方正拼命的为他扇着风,可是即使这样,卡察列夫仍然是一身的汗,他有些想念斯德哥尔摩的凉爽了。

卡察列夫以前是苏联驻瑞典外交官,前不久才接任苏联驻华大使一职,至于他的前任,那个倒霉的家伙在回到苏联之后就“消失”了,没人知道那个家伙去了哪里,也没有人敢打听,卡察列夫也不敢打听,他只知道,根据东交民巷的流行说法,斯大林同志或许认为有必要对苏联的外交部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洗了,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不过卡察列夫谨慎的对此保持了缄默,他不希望下一个被“消失”的人是他。

无论如何,完成斯大林同志交代下来的任务是最重要的,只要斯大林同志信任你,你就是绝对安全的,这一点,卡察列夫坚信不疑。

现在,斯大林同志就有一个重要任务交代下来,而且卡察列夫必须完成,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就是与中国中枢政府方面磋商“伊朗危机”的解决方案。

所谓“伊朗危机”,这是中国报纸的称呼,美国报纸也沿用了这个称呼,这一事件的直接起因是1939年发生的那场伊朗王国军事政变,在政变中,伊朗的老国王礼萨汗被废黜,老国王的儿子被政变军人拥戴为新国王,并“邀请”苏联军队进驻,但是问题在于,老国王和新国王都对政变集团非常不满,因此,经过认真策划、周密布置之后,两位国王踏上了逃亡之路,先坐飞机飞往伊拉克,然后辗转去了土耳其,接着赶去瑞士,然后取道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日本,最终来到中国,而现在,这两位国王陛下就是中国总统先生的座上客,而且,就在几天之前,那位老国王陛下在天津“亚细亚解放阵线”的总部发表了一通演说,强烈的抨击了伊朗王国的那个军人政变集团,同时也强烈的抨击了对伊朗王国内政横加干涉的“外国势力”,而伊朗老国王所指的这个“外国势力”就是指苏联。

实际上,在伊朗老国王正式站出来指控苏联干涉伊朗王国内政、危害亚洲独立与自由之前,亚洲各国就已经纷纷指责苏联政府是“新殖民主义者”了,面对指责,苏联政府保持了沉默,试图用沉默换取时间,以便加强对伊朗新政府的控制,并强化高加索地区和里海地区的国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