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没有确认对方身份的情况下,谢哲也不能说走就走,舰队司令交给他的任务就是搜索英国舰队,而现在,搜索行动已经到了关键时候,这个时候,可不能前功尽弃。
谢哲决定继续向可疑目标靠近,不过同时他也下令让全舰官兵进入了战斗岗位,军舰实行灯火管制,并保持无线电静默,与那艘驱逐舰之间的联系仅仅局限在灯光信号上。
走下了望塔,来到了舰桥,谢哲通过通讯设备询问了一下各战斗岗位的值班军官,对于官兵们的高涨斗志,他是非常满意的,明知对方是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可是却一点也看不出有任何怯战的意思,这就是中国海军的军魂!
“记录航海日志!我舰于今日晚上九点二十分在北纬xxx、东经xxx位置发现可疑目标,尚不能确认目标是否为英国舰队,目前仍在继续跟踪中。另,雷达损坏,正在加紧维修。”
谢哲口述了航海日志,一名海军见习军官替他将日志记下。
接下去的就是漫长的等待,海上目标,你看到它很近,但是往往其实它很远,虽然今晚天阴得厉害,没有什么光线,但是对方照射过来的探照灯光芒或许会因为海面的反射而使你产生错觉,以为它在几海里之外,但是真实情况可能就是它远在十几海里之外。
谢哲一直站在舰桥上,他耐心的等待着。
与沈鸿烈一样,谢哲早年也曾留学日本商船学校,不过肄业回国之后,两人的生活轨迹却稍有不同,谢哲从回国时起就一直在为南方革命阵营服务,直到联合阵线上台执政、南北统一政令,他才得以加入巡洋舰队,做了一名副舰长,后来迭经升迁,成为海军部舰政司副司长,本来前程一片光明,很有可能担任方面大员,但是1933年的那场未遂军事政变却将他的前程毁于一旦,当时,海军总长汤乡铭调遣海军陆战队进京“维持秩序”,而具体执行这个命令的人就是谢哲,当时的谢哲完全被蒙在鼓里,直到政变次日,他才发现他在不知不觉中上了贼船,惊出一身冷汗之后,谢哲当机立断,立刻向当时的海军部代理次长鲁平告发了汤乡铭的密谋,也正是这个决定最终救了他一命,使他逃过了随后的清算。
不过这终究是个污点,虽然鲁平很是为谢哲说了些好话,不过最终中枢还是下了一纸调令,将谢哲调离海军部,“发配”到了作战部队担任驱逐舰舰长,好在谢哲回到作战部队之后没有任何怨言,任劳任怨的干了几年之后,终于重新取得了中枢的信任,海军部将最新式的轻巡洋舰交给了他指挥,这是对他的信任。
这份信任是谢哲用耐心换回来的,他一向很有耐心,或许是过于耐心了些,这锋芒也就显露不出来了,相比沈鸿烈,谢哲沉稳有余,但是进取精神稍有欠缺。
“舰长,雷达已经恢复工作了。”
一名负责随时联系雷达室的参谋走到谢哲身边,小声说了一句。
谢哲急忙收敛心神,走到通讯器边,询问雷达兵是否发现目标。
“发现目标!两个大型目标,六个小型目标,初步判断为战斗队形!距离四千五百公尺!”
雷达兵很快确认了目标,同时报告了目标的距离和方位,“坚毅”号装备的雷达与空军装备的远程警戒雷达“反射”一样都采用厘米波,因此定位精度很高,可以精确测量军舰与目标的距离,依靠这种雷达,即使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也可以指挥舰炮准确射击。
四千五百公尺,这个距离让谢哲一时有些心动,他很想用“坚毅”号的那九门一百五十毫米主炮来几个齐射,不过最终还是忍住了,一来是不能完全确认目标就是他要找的“反击”号和“纳尔逊”号,二来也是火力不足,即使炮弹击中了目标,也无法击穿战列舰的装甲带,对付战列舰,最好的武器还是鱼雷和航空炸弹。
“解除无线电静默,立即向舰队拍发电报,告之我舰目前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