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页

王士珍说道:“王揖唐过去曾做过徐公的秘书,此人才干是有一些的,但是人品实在不怎么样,他现在是中日友好关系促进会的会长,与日本人走得近,他与日本人打交道没什么问题,但是徐公却没有必要与日本人走得太近,一方面,日本狼子野心,虽然两年之前遭到迎头痛击,野心有所收敛,但是这两年以来,靠着欧洲战争,日本经济恢复,国力有所增强,也正因此,日本才敢于在新几内亚向澳大利亚挑衅,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近邻,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另一方面,国民情绪也不能不考虑,对日亲善者有之,但是对日仇视者也是不少,再加上北洋实业集团与日本企业都经营纺织业,无论是对市场的争夺,还是对棉花原料的争夺,都非常激烈,徐公身为北洋的精神领袖,自然不应与日本人走得太近,否则,可能会导致北洋分裂,过去,北洋已经分裂过一次,现在好不容易再次团结起来,可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段祺瑞却不同意王士珍的看法,说道:“聘卿未免过于谨慎了。在我看来,徐公不必担心北洋会因为接见一个日本人而分裂,何况此人还能为北洋实业集团提供贷款,那么见一见又有何妨呢?至于王揖唐这个人,他虽然只是总统府的高级顾问,可是在赵振华眼里,此人却是大有用场的,聘卿以为,现在国内的‘泛亚细亚主义’思潮为何泛滥?正是赵振华一手扶持起来的,为的就是联合日本,排挤欧美势力,只是顾忌着国民的情绪,以及防止列强警惕,才通过那个中日友好关系促进会来进行此事的。所以,王揖唐这个人现在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可是他在总统府里却很有分量,徐公若拒绝接见他引荐过来的人,只怕会得罪他,王揖唐不是君子,他是个小人,君子可以得罪,但是小人却不可以得罪,还望徐公明鉴。”

王士珍和段祺瑞说得都有道理,这让徐世昌沉吟良久,然后吩咐管家将王揖唐和那个日本政客领去客厅。

徐世昌将王士珍和段祺瑞留在书房里,随即赶去客厅。

见徐世昌过来,王揖唐和西原龟三急忙站起,都是深深一鞠躬,礼数做得十足。

徐世昌还了礼,坐下之后,开门见山。

“两位今日来访,不知所为何事?这位西原先生刚才对我管家说的那番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王揖唐自然没有说话,西原龟三通过翻译说出番道理。

“徐先生现在是中国北方实业界最有权威的人,在日本国内,甚至有人著书立说,向日本工商业者介绍徐先生的经营理念,毫不夸张的讲,在日本工商业界,徐先生的威名足以代表现在的中国形象。此次冒昧造访,我是代表日本工商业界来结识徐先生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在金融问题上与徐先生进行全面的合作,此次到中国,我不仅是日本政府的特使,而且也是日本民间的特使,能够与徐先生合作,我深感荣幸。听说徐先生最近在煤炭企业的融资问题上遇到了一点麻烦,如果徐先生觉得可以与日本企业和财团进行合作的话,我一定保证双方合作的顺利和愉快,我也相信,这会成为今后两国商人和财团之间合作的典范。”

“不知西原先生是从何处得知我的财团目前遇到融资问题的?”徐世昌问道。

西原龟三说道:“是从一些在日本经商的中国商人那里打听到的,而且听说此次徐先生的对手就是那个德国人汉纳根,而据日本商界得到的可靠消息,现在汉纳根已经与美国财团达成了协议,美国财团将支持汉纳根集团的收购行动,可以想象,此次煤炭企业的兼并必然会是一场惨烈的拉锯战,如果徐先生背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的话,那么将在这场商业竞争中处于下风。”

“美国人也搀和进来了?”

徐世昌颇为惊讶,一方面是惊讶于日本人消息的广泛,另一方面也是惊讶于国际资本的疯狂,为了攫取利润,汉纳根似乎一点也不在乎美国对德国宣战的事实。

“是的,而且据说是由美国驻华大使先生从中牵线的,看上去他们对于山西、河北的煤炭辛迪加是志在必得。现在贵国金融市场活跃,商业贷款的利息很高,如果按照商业贷款利息的话,徐先生的财团必将承受巨大的金融风险,但是如果徐先生向日本财团融资的话,不仅可以立即得到足够的贷款,而且也不必承担巨大的金融风险,因为日本财团可以提供低息贷款,而如果贵方允许日方在煤炭辛迪加中入股的话,这些贷款甚至不必支付利息。”

西原龟三的话让徐世昌有些拿不定主意,现在国内银根很紧,所以中枢政府和财政部都放宽了对外资投资范围的限制,日本财团入股煤炭辛迪加本身并无太大难度,但是关键在于会不会受制于人,当年汉冶萍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徐世昌不得不谨慎从事,毕竟,煤炭辛迪加那惊人的利润足以使任何财团疯狂。

其实徐世昌想得有些太复杂了,西原龟三之所以专门跑过来跟他说要给他提供优惠的贷款,这其中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拉拢北洋实业集团,为中日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