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页

荷兰公使的造访直接导致了司戴德旅游计划的泡汤,就在当天下午,司戴德迅速带着助手离开青岛,与荷兰公使一起搭乘一艘荷兰商船北上威海卫,然后从威海卫坐上一艘英国驱逐舰赶往天津,并在天津美国领事馆会晤了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然后三位公使一同返回北京。

当三位公使先生的火车抵达北京的时候,关于荷属东印度群岛发生的事变已经通过报纸传播到了社会上。

由于受到殖民当局不公正的对待,以及当地土王的残酷压榨,英属北婆罗洲殖民地的朝鲜劳工在几天前举行了一场武装暴动,在袭击了当地的英印驻军之后,这支朝鲜侨民的暴动武装就越过了婆罗洲英荷殖民地分界线,进入荷兰殖民地境内,并攻占了数座城镇。

显然,南洋地区的局势正向着混乱发展。

第754章 幕后策划者

南洋,这是中国人对东南亚的传统称呼,就像中国人将新加坡称为“狮山”一样,这是从中国人的视角出发,在中国人眼里,南洋就是那片茫茫大海最南边的陌生土地,虽然在那里旅居,但是当地华人仍以“唐人”自称,将故乡称做“唐山”。

但是在欧洲殖民者看来,“南洋”这个称呼不正确,甚至连“东南亚”也不妥当,而应该称之为英属某某殖民地、法属某某殖民地、荷属某某殖民地,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强国对东南亚的殖民征服与统治就已经开始,几百年以来,在这片密布群岛的地区,欧洲强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争夺殖民地。

工业革命之后,凭借着蒸汽机和钢铁工业的强大威力,英国殖民势力迅速席卷全球,东南亚自然也不例外,虽然英国在东南亚占领的殖民地面积不是最大的,但是由于控制着海上交通枢纽,英国实际上也就控制着东南亚地区的整个局势。

也正因此,英国政府认为,在维护东南亚殖民秩序问题上,英国拥有至高无上的发言权,再加上国力的巨大差距,东南亚地区的其它殖民国实际上是唯英国马首是瞻的,比如说荷兰,虽然占领着东印度群岛的辽阔疆土,但是一举一动都要看英国的脸色,或许一个侧面的证据可以证明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巨大影响力:如果英国打算将英属殖民地中的某个“不受欢迎的人”驱逐出境,那么,如果这个人确实无处可去的话,荷属东印度群岛殖民地将负责接纳这个被驱逐者,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显然是将荷属东印度群岛当成了英国的流放地。

有这样一层关系在,可想而知,一旦在当地遇到麻烦,荷兰殖民当局肯定不会去向欧洲的祖国寻求帮助,他们将首先向英国海峡殖民地当局求助。

相比“文明”的英国殖民者,荷兰殖民者在东印度群岛的统治更为野蛮,动辄使用极为残酷的武力,当地的土著、移民当地的华人都曾遭到过荷兰殖民者的屠杀,但是这并不代表荷兰殖民当局拥有绝对可以掌握局势的能力,历史上的屠杀事件之所以能够帮助荷兰维持住对东印度群岛的统治,那只是因为缺少有力的竞争,一旦有某些个大国介入这种殖民地纷争的话,那么,荷兰殖民当局就会发现他们的虚弱。

发生在前几天的那场北婆罗洲朝鲜侨民武装暴动就可以证明这一点,虽然那场武装暴动一开始的发生地点确实是在英国的殖民地境内,但是当暴动武装越过边界线进入荷兰殖民地境内之后,情况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毫无疑问,面对手持大刀、弓箭的土著人的进攻,荷兰殖民军可以依靠手里的步枪和机枪轻易的粉碎任何土著人或者华人的反抗,但是这并不代表荷兰殖民军的战斗力有多强,因此,当荷兰殖民军听说一支暴动武装越境进入荷兰殖民地境内之后,他们兴冲冲的扛着步枪出发了,打算狠狠教训一下那帮不知天高地厚的暴动者,但是当他们赶到阻击地点时,他们才恐惧的发现,迎面而来的那支朝鲜侨民暴动武装不仅装备着步枪,而且甚至还装备着日本制造的哈奇开斯机关枪,面对“入侵者”的强大火力,荷兰殖民当局傻了眼,他们甚至怀疑这背后是否有日本政府在捣鬼,毕竟,日本在南洋的侨民也很多,在南洋地区,日本也有一些“利益”。

不管日本政府或者日本军火奸商是否参与了这次震惊南洋各地的朝鲜侨民武装暴动,事实就是,荷兰殖民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连续丢失了数座在战略上而言相当重要的城镇,如果任由局势恶化下去的话,那么用不了多久,整个婆罗洲都会动荡起来,当地的土著人肯定会趁乱造反。

在这种情况之下,荷兰东印度群岛殖民当局不得不求助于英国海峡殖民地殖民当局,请求英国殖民当局派遣军队和军舰,协助荷兰殖民当局“平定叛乱”,而且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那帮叛乱分子来自于英属殖民地。

但是偏偏现在英国海峡殖民地那里也不平静,在那里,傲慢的英国殖民官员不仅得罪了朝鲜侨民,而且也得罪了中国侨民,英国总督要处理的麻烦不比荷兰总督少,根本抽不出足够的兵力和军舰去帮助荷兰殖民当局,在这种局面之下,英国殖民当局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向英国政府的殖民部门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