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页

当然,徐世昌来检阅部队的目的并不是看能不能调到南方去与联合阵线作战,而是对张作霖等人进行拉拢,并将第十六师调回东北,维持局面,他不是没有想过将这支部队带去京城,但是仔细权衡之后,他还是决定避免刺激北洋将领。

根据徐世昌前段日子得到的消息,“关外八旗”最近一段时间很是活跃,有传闻说他们打算在近期策划武装叛乱,这种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前段日子吴俊升的巡防营接连拦截了几支向蒙古草原走私日本军火的商队,也在其中发现了日本浪人,对于这一局面,徐世昌很是忧虑,他并不担心那帮连保守机密都不懂的“关外八旗”,他真正担心的是日本人。

虽然现在日本与英国一样,同为北洋的金主,但是作为政坛人物,作为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太清楚日本人的心思了,当初清廷之所以派他去东三省主持改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付日本人,自从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之后,日本的野心空前膨胀,他们独霸东北地区的企图非常明显,不仅引起了清廷的担忧,也引起了美国、英国的不满,也正因此,清廷派徐世昌出关之前特意给了一个“锦囊妙计”,那就是“以夷制夷”,用欧美列强制约日本。

为了实现这个“以夷制夷”战略,徐世昌上任之后,立即着手制订一个雄心勃勃的“东三省实业发展计划”,不仅要大修铁路,还要组建一家东三省实业银行,为此,他主动寻求与英国、美国合作,也正因此,他与美国驻奉天总领事司戴德成了朋友。

第358章 芦台(下)

此次徐世昌南下北京接任大总统,就是司戴德陪同他一同南下的,这固然是美国领事先生表示友谊与热情的方式,但未必没有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与徐世昌代理大总统一同南下的除了这些美国外交官之外,还有一队英国士兵,他们是专门保护徐世昌安全的,率领这队士兵的军官也不是普通军官,而是英国驻华陆军参赞韦乐沛中校。

徐世昌检阅第十六师的时候,司戴德和韦乐沛就陪同左右,两人也都与徐世昌一样,对于第十六师的军容很是遗憾。

“请恕我直言,总统先生,这支部队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军队,或许称其为‘民团’更合适些,他们上了战场,唯一的用途就是作为移动靶子,提高敌军士兵的射击水平。”

返回了火车站,等那位张作霖师长走后,英国中校韦乐沛毫不客气的指出了第十六师的虚弱,语气是调侃式的,但脸上的表情却是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

“中校先生,您显然不知道这支部队的底细。”

司戴德打了个响指,戏谑的说道:“据我所知,这支部队是由一支匪徒武装改编而成的,他们的那位师长,其本人就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土匪头子。”

“真的么?总统先生,虽然贵国军事虚弱,可是也不至于要拿一帮匪徒来充数吧?”

韦乐沛中校无奈的耸了耸肩膀,接过一名士兵端过去的印度红茶,然后向徐世昌望去,却惊讶的发现这位代理大总统此刻正站在调度室的窗户边,向窗外张望,显然没有注意到韦乐沛中校正在向自己提出建议,用蹩脚的中国话。

韦乐沛并不打算去打搅总统先生,他只是自己找了个椅子,坐在角落,细细品着那杯印度红茶,并揣摩着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先生说过的那番话。

“中校,此次护送徐世昌先生南下北京,你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须采取一切手段,保护徐世昌先生的安全,这直接关系到大英帝国的利益,作为帝国的远东触角,我们绝不能坐视有任何国家破坏远东的均势。”

这就是韦乐沛中校离开北京公使馆之前朱尔典先生对他讲过的话,显然,朱尔典先生担心的并不是来自于联合阵线的威胁,他担心的是某一个对中国虎视耽耽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