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军事集团在疯狂扩军备战的同时,也在继续拉拢各自的同盟者,英国盯上了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德国也做着同样的打算,而且由于在远东地区没有盟友,德国拉拢美国的愿望更为迫切,因为美国也是太平洋国家,它的海军实力也不算弱,完全可以和德国一起保卫两国在远东地区的既得利益,共同对抗那个同样野心勃勃的新兴小列强日本。
但是让德国失望的是,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非常之强烈,远远强于德裔美国人的爱国情绪,所以,美国不愿为德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背书,虽然美国同样不满日本在东北亚方向的扩张,但是相比之下,美国更看重欧洲市场,它不会为了德国而开罪英国、法国,美国的商人是狡猾的,他们很清楚欧洲的力量对比。
所以,美国政府迟迟不肯上德国的贼船,美国政客依旧保持着“中立”。
美国既然暂时无法拉拢,那么德国皇帝不得不再将目光转向其它国家。
现在的远东太平洋地区,有几个独立的国家呢?
日本算一个,但是日本是英国的盟国、协约国集团的准成员,这样一个国家,显然不可能上德国的贼船,没办法,德国皇帝只好将目光挪了过去,盯着远东找了一转,然后皇帝陛下痛苦的发现,远东地区的独立国家真是屈指可数,值得德国拉拢的几乎只剩下了一个中国。
中国,名义上是个主权国家,但实际上,自从1900年的“庚子国变”之后,八国联军就用大炮和刺刀以及传教士将这个国家变成了“公共殖民地”,这样一个国家,有资格上皇帝陛下的贼船么?
有资格,而且这个资格完全可以藐视整个欧洲,这个资格就是人口: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现在拥有四亿人口。
这个统计数字还是来自于那个低效的清朝官僚衙门,实际上,威廉二世认为,如果让德国人去做统计的话,这个东方古国的人口很可能接近五亿!
五亿人口,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啊,相比之下,英国、法国、德国三国本土总人口加到一起,也不过才一亿出头,作为一个欧洲君主,威廉二世不得不感叹这是“水稻、甘薯和马铃薯的奇迹”,尤其让皇帝陛下感到惊讶的是,偏偏这个国家的底层民众可以忍耐最恶劣的生活条件,这一点从那些在美洲种植园干活的华工身上就能体现出来。
吃苦耐劳的国民,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这样一个国家竟然沦落到“公共殖民地”的处境,德国皇帝确实看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或许是这个国家的历史太悠久了些,积淀了太多的糟粕,新的社会力量无法冲破这层厚厚的糟粕,使得这个国家的每一次进步都以沉重的社会代价为前提。
不过德国皇帝很快就无视了中国的历史,毕竟,如果这个国家还不能迅速觉醒的话,那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恐怕就要终结了,毕竟,除了日本对这个国家虎视耽耽之外,德国人也一直对这个国家垂涎三尺。
不过现在,对于德国来说,瓜分中国是不切实际的,德国在远东的力量比起英国、日本,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与其因为参与瓜分而遭到中国民众的敌视,还不如想办法把这个拥有五亿人口的国家绑上德国战车。
趁着英国和日本还没有动手,还是尽快把这个衰落的国家拉上自己的贼船吧,让那五亿人口为德国提供市场,也为德国战车提供一些动力。
在皇帝的催促下,德国政府很快就采取了行动,通过驻华公使联络上了清廷,倡议中国、美国、德国结盟,共同对抗日本,对于德国的建议,清廷非常感兴趣,当时日俄战争刚刚结束,东三省岌岌可危,能不能保住这块“龙兴之地”,全看此次外交上的纵横捭阖了,于是,唐绍仪率领一支外交使团去了美国,准备就三国结盟问题与美国政府磋商。
但是美国仍旧不肯上德国的贼船,而且美国政府很聪明的利用了“中美德三国同盟”的舆论,迫使日本政府重新坐回谈判桌前,与美国签订了《罗脱——高平协定》,换来了日本政府“门户开放”和不攻击菲律宾的承诺,在这种尔虞我诈的国际政治较量中,德国皇帝组建中美德三国同盟的美梦总算是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