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北将目光转向周道刚,此人投奔总司令的意图还是比较清楚的,这一点值得关注。
周道刚急忙站起,点头说道:“在下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毕业,与贵军副参谋长蒋百里是同窗,与闽军总司令许崇智也是同窗。至于陆军小学,只教过几天课,赵尔巽解散新军之后,陆军小学也解散了。”
赵北点了点头,说道:“如今成都光复,那些以前上过陆小的学生召回了一部分,另组建了座军校,现在正缺教员,若是周先生有兴趣,不妨去做个校长,为共和中华培养合格军官。”
周道刚愣了愣,有些为难的说道:“实不相瞒,周某教书有些滥竽充数,还是更适合带兵,便是做不了团长,做个团副也成啊。”
赵北笑着说道:“做团长?那就太屈才了。咱们不如两年为期做个约定,两年之后,只要你为共和军培养出两千名合格的基层军官,我就调你去部队,别说是团长,就是师长也未必不能做。怎么样,考虑考虑吧。”
四川陆军小学始设于去年,说是小学,其实入学的学生都是十五至十八岁的青少年,赵尔巽办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四川新军培养基层青年军官,不料“戊申革命”爆发,四川新军被遣散,这四川陆军小学自然失去用武之地,也跟着解散,共和军光复成都后决定接手办下去,只是师资力量不足,不得不四处搜刮教员。除了陆军小学之外,还有四川弁目队和陆军速成学堂,举办时间比陆军小学更早,也都一同被共和军接收,与四川陆军小学合并,组建为成都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就在成都凤凰山脚下,至于将来是否与湖北军校合并,还要看形势发展再说。
其实周道刚并不是最合适的校长人选,陈宦、徐孝刚都曾在这几所军校担任过督办、总办之职,只不过,陈宦早已跟随锡良去了云南,现在又跑到北方投靠了袁世凯,而徐孝刚在成都战役中被炮弹炸伤,暂时不能担任公职,所以目前来说,最有资格担任凤凰山军校的人选只剩下周道刚和钟颖,但钟颖是旗人,川南清军主将,这个人虽然投降了,但是作为旗人,他很难为学员接受,也不可能取得总司令的信任,如此一来,周道刚便捡了便宜,其实此人未必有多大才学,关键是利用他的威望和资历收拢人心,将那些打算去投奔袁世凯的墙头草留下来。
总司令身边多一个帮手,袁世凯那边就少一个帮手,这个算术很简单。
“如此,愿为总司令效犬马之劳。”周道刚犹豫片刻,还是接受了这个建议。
“很好,以你的资历,做个少将也不为过,要知道,现在共和军的师长也仅仅只是准将,全军之中,少将军衔的也只有那么几个。周少将,过两天我就给你授衔,之后你就走马上任。本来我是打算亲自担任军校的校长的,但考虑到我实在是有些忙不过来,所以这个校长之职只能委托给你,我在成都军校只做个名誉校长,至于武汉的军校,将来也要交给蒋百里的,我也只做个名誉校长。”
赵北在心里叹了口气,一个人精力有限,确实无法兼任太多职务,再说他只懂一些战略,战术一知半解,而且经常要“御驾亲征”,担任军校校长纯粹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容易让部下情绪低落,所以,与其霸着位子,倒不如让贤,一则可以稳定部下的情绪,二则可以挤出更多时间去做更紧迫的事情,至于军校么,经常去走走看看就行了,拉拢人心没有必要天天呆在军校里,何况,好歹还挂着“名誉校长”的头衔,军校毕业的学员也仍是“总司令门生”。
总司令拉拢周道刚的时候,杨绍南、王子骧、周鸿勋等人也在仔细琢磨这川南地盘的划分,在他们看来,目前的这个方案不能说是令人非常满意,但至少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算是折中的办法,尤其是那“协饷”一事,田振邦在三府一厅自收自支,或许不会在意这点协饷,但杨绍南、王子骧、周鸿勋三人却是很感激,因为这表明,在总司令心目中,他们取得了与田振邦同样的地位。
所以,总司令这棵大树一定要紧紧的抱住。
第227章 山中无老虎
犍为、荣县、威远三县联防,川南三府一厅统归川南镇守使府管辖,总司令的安排兼顾各方利益,众人都很满意,虽然在独立师一事上争执了一番,不过最后还是确立了军事指挥上的从属关系:和平时期,田振邦、王子骧、杨绍南、周鸿勋这四个实力派人物各干各的,互不统属,战争时期,四人的部队都归入独立师中,王、杨、周三人都担任独立师旅长,田振邦担任师长,但对三人没有直接指挥权,只能通过共和军的参谋班子协调军事行动,这个参谋班子就驻在川南镇守使府。
见总司令的军事安排已近尾声,富顺的这帮缙绅、盐商终于找到机会关心一下盐政改革的事情,于是由商会会长李桐垓挑头,将这话题往盐政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