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

众人这才醒悟,细细思量,这个猜测也不是没有道理,赵北推举汤化龙做四川省长,汤化龙叫他弟弟汤乡茗率领舰队赶去湖北支援作战,倒是有些顺理成章的味道。只是,事情当真是如此直白简单么?

“这只是我的猜测,到底汤化龙打得什么主意,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们那帮南方人啊,花花肠子多着呢,现在又赶上乱糟糟一片,不趁机多给自己捞些好处,那真是对不起自己了。”赵秉钧不阴不阳的说道。

“智庵,别说那些没用的。汤乡茗已经领着舰队跑了,要真跟日本人打起来,惹火了日本人,咱们一成胜算都没有,若因战事影响了长江沿岸的通商利益,惹起列强干涉,就是瓜分之祸,咱们都要做亡国奴了。”

袁世凯叹了口气,事已至此,他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仅是北方局势就够让他操心的了,又赶上这当子事,确实有些分身乏术。

“大总统勿虑,依秉钧之见,此事起因全在那赵北身上,若是大总统下令,立即解除他的军职,或许可以与日本谈判,日本人就是想要汉冶萍,这是商业事务,可以好好谈,而且赵北一撤,有了台阶下,英国人也好出面斡旋。现在英国人担心的是,这个赵北很可能挑起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重现当年庚子之变。”赵秉钧不紧不慢的说道。

“若赵北不肯交出兵权呢?大总统颜面何在?况且,此时中日冲突未息,天下群情汹汹,这个时候解除赵北兵权,只会授人以柄,给赵北反客为主之机。”杨度第一个反对。

“共和军自成一体,绝非北洋可以指挥,赵北又是首义英雄,革命先锋,天下景仰,不可轻黜。”萨镇冰也持反对意见。

徐树铮却附和赵秉钧,说道:“政令不统一,谈何大总统颜面?况且赵北雄据一方,跋扈非常,不早除去,必成中枢大患。既然共和已立,就要有个共和的样子,大总统令一下,赵北若是不去职,便是抗拒中枢,到时千夫所指,自无他容身之地,‘首义英雄’又怎么样?还能与天下人相抗不成?若赵北有自知之明,不如趁此机会通电下野,调到北方任个闲职,中枢也不追究他轻启外衅之过。至于中日冲突,还是和平解决为好,咱们的军队比起日本差得远,大炮连人家的一个零头都没有,海军就是摆设,凭什么打?”

“不妥不妥。”杨度连连摇头。

“赵北飞扬跋扈,雄据一方,这不用你说,我也知道,但此时却实在不是拉他下马的好时机,日本军队是在中国开枪,死得都是中国人,现在共和军声言保卫桑梓乡亲,在情在理,民心、民意,如今都在共和军一边,此时拉他下马,那是长日本人威风,灭中国人士气,会被天下人骂的,万万使不得。现在南北双方虽然在制定宪法,但谁也不能保证南方革命党人打得什么心思,若是将赵北逼急了,另搞一套,推举革命党人做大总统,在南方另立中枢,那就是外患未息,内患又起了。”

“南方?就凭那些连步枪都配不齐的民军?”徐树铮冷笑。

“北洋军现已扩充十个师,等英国的军火再一运到,可在一年之内扩充至二十个师,到时大军卷席南下,何人挡得?就凭那些民军会党么?”

“又铮!有些事情不是靠军队就能解决的!”杨度驳斥道。

“那赵北纵有千般不是,但有一点却是对的,此次中日之争,就是国权之争、民气之争!不先把这事压下去,咱们就动不了总司令!至少,也要等到交涉谈判开始,等英国、美国愿意出面斡旋之后,咱们才能解决共和军问题。如今共和国体初立,大总统视事未久,正是树威立望之时,岂可因小失大,白白便宜了别人?”

“好了,都不必吵了。”

袁世凯抬起手,制止了众人的争论。杨度的那几句话很有杀伤力,如果将赵北逼急了,他未必不会另外推举别人做总统,同盟会的孙文、光复会的陶成章都是现成的大总统人选,赵北本人又是光复会出身,革命党一系,与北洋尿不到一个壶里,当初之所以推举袁世凯做总统,只怕也是谋略,而非诚心诚意,现在北洋无力掌控全国局面,不得不仰仗革命派维持南方,对付那些满清遗老武装,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与革命派撕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