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只有一个人能够改变这种北强南弱的局面,他就是共和军总司令赵北,只要他肯站到南方一边,袁世凯就没有绝对把握以武力压服南方革命派,但遗憾的是,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位年轻的总司令一心拥戴袁世凯,对于革命同志的劝告不予理睬,我行我素。难道,真如那传说里讲的,这位赵总司令是袁世凯失散多年的儿子不成?
不管人们做着什么样的猜测,事实就是,南方革命派已经暂时放弃了继续劝说赵总司令的努力,而将全部希望寄托在那位即将返国的孙先生身上,这不仅是因为没人比他更有威望与袁世凯一较高下,更是因为人们传说此次回国,孙先生带回了大量革命经费,他在欧洲进行外交努力,一方面是争取各国在战争中保持公平的中立,另一方面也是在为革命势力筹措资金,据说法国几位大银行家已经与孙先生见过面,或许,他们已同意向革命军提供革命经费?
法国不比英国、俄国,法国更愿意用金融手段控制世界,所以向法国寻求贷款的难度要低一些,不过法国也是协约国集团的一分子,这法国借款借不借得到谁也不敢打保票。
但希望渺茫总是好过没有希望,南方的革命派日夜翘首,期盼着孙先生早日归国,用那传说中的革命经费去充实那空空如也的军政府库帑。
今日,正是孙先生搭乘的那艘美国邮船抵达上海的日子,人们早早聚集在码头,手挥彩旗,欢迎革命领袖的归国。
邮船早已靠上码头,但孙先生却迟迟没有露面,有人说是租界当局不肯让他归国,有人说孙先生根本没有搭乘这艘船,而是使了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早就在国内指挥起义了。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孙先生此刻正在邮船的一间豪华会议室里接见几位南方革命势力的代表,多数都是同盟会的干部,为首的正是同盟会事务长宋教仁,除此之外,陈其美、汪兆铭、刘揆一、马君武、谢持等人也在座。
众人先向孙先生简单介绍了国内的革命形势和南北和谈进展,随后又探讨了一下今后的革命方向和宪法起草问题,最后又将话题转到了让人郁闷的共和军方面。
“钝初,这个赵振华是什么来历?当真是光复会的干部?”孙先生问道。
宋教仁沉吟片刻,说道:“根据目前从光复会方面传来的消息,这个赵振华并不是光复会骨干,他实际上是在安庆首义的当天加入光复会的,介绍人就是熊成基,据说,此人用一颗炸弹摧毁了城门,否则,起义部队进不了城,恐怕此次革命也无法坚持到现在,而且,此人发出通电,拥戴袁世凯做共和大统领,正是他的通电让清廷对袁世凯起了疑,若非如此,恐怕袁世凯也不会急着造反。这个赵振华倒是个有勇有谋的人物,只可惜政治上太过天真。”
“什么‘政治上太过天真’?依我看,他根本就是个投机革命的军阀!一身匪气,当初策动兵变的时候,他喊的口号既不是驱逐鞑虏,也不是光复汉室,而是‘抢钱抢田抢娘们’!这样的人,根本就是土匪嘛,冒充革命者,纯粹是个投机分子,他拥戴袁世凯,就是想投靠袁世凯,做袁世凯的奴才。我建议,咱们应该好好查一下他的底细,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来路?”
陈其美恨恨说道,刚从武汉回来,他是憋了一肚子火,赵北油盐不进,虽然好吃好喝招待他们,但就是不肯放弃支持总统制的立场,简直是不可理喻。
他们几人前些日子去武汉,不仅是与赵北商议未来共和政府的组织办法,而且也打算将赵北拉进同盟会,但赵北既然油盐不进,众人热脸贴了冷屁股,自然也就不再提加入同盟会的事,为此宋教仁严厉批评了他们,这更让陈其美郁闷。
本来,因为赵北的鲜明反英立场,同盟会并不想与他走得过近,但问题是,现在的形势发展逼着同盟会不得不拉拢这个地方实力派。
现在赵北麾下的共和军是革命力量中最有战斗力的一支武装部队,而且还控制着汉阳兵工厂,实力之强足以傲视天下,如果能够将赵北拉进同盟会里,就等于发展了同盟会力量,同时也能削弱光复会的影响力,有利于迅速整合南方革命力量。
可偏偏陈其美等人自做主张,因为对赵北的成见而放弃了拉拢行动,这简直就是把军国大事当成了儿戏,损害的可不仅仅只是同盟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