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页

枭臣[校对版] 更俗 1833 字 2022-11-11

虽说林缚答应调粮补入淮西、南阳,但从林缚点头答应到今天才过去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而从淮河下游运粮西进,周期漫长,元归政担忧战事开打后,燕胡骑兵大规模向南阳境内渗透作战,就算淮东的粮食运到信阳,也很难补入南阳外围的城垒。

重点退守桐柏山西麓的沁阳城,在元归政看来,是南阳兵马当前唯一可行的,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但奈何梁成冲还是犹豫不决。

等这队辎重车过去,元归政继续驱马夜行,到商南境内,差不多已经是拂晓时分。

这时迎面有奔马赶来,扈骑赶去接触,才知道从舞阳方向有紧急军情要传报梁成冲。

元归政这次来南阳,以携旨劳军,是朝廷派来的使臣,但他在南阳的地位极高,所有军情都可不经梁成冲而自行索阅。

很可惜,从舞阳方向传来的紧急军情不可能是什么好消息——燕胡在关中的兵马昨天派两千步骑为先遣,从商州城出兵进逼丹凤县,而燕胡在汝阳的兵马主力,也于昨日派出五千步骑为先锋,越过北汝河、沙河,往舞阳城进逼。

南阳的前哨战已经开打,离燕胡大军压境就不远了。元归政将信报还给驿骑,令其快马加鞭去禀告梁成冲,他勒住马在清濛濛的晨光里往南望去。

燕胡大军压境,梁成冲有信心借助险固地形与城垒在短期内抵御住燕胡,但是南面的奢文庄、罗献成岂会老实,而在豫章的那头东海狐,心头究竟又是打着怎样的主意?

卷十一 狂澜 第七十八章 大势已去

伏牛山与桐柏山,都是纵横数百里的峻险山势,与千里秦岭的东脉一起,将南阳盆地环抱其中。在南阳盆地的北部,伏牛山的东麓与桐柏山的西麓夹峙而立,当中山地沉陷下去,形成东北窄,西南宽的喇叭状地堑,世称方城垭口。垭口东西宽约二十到三十里不等,南北宽约四十余里,两侧皆是崇山峻岭。

方城位于垭口的内侧,依伏牛山东南麓余脉方城山而筑,为南下荆襄,北上中原的必经要道,遂与居庸、雁门等关隘并称天下九塞。

由于是南下荆襄,北入中原的要道,车船交会,隘口两侧的石崖下,留下许多历来的人文遗迹。梁成冲、元归政陪同岳冷秋过佛沟摩崖时,却毫无心情去看石崖上的刻像以及历代文人题字。再往北,便是战国时期楚国留下来边墙遗址,虽历经千年风化而屹立丘陵之间。

梁成冲到南阳之后,就在方城驻以重兵,防备北方之敌。

不过,方城的墙城加上护城外濠不过两里余宽,再加上方城山西面的山岭间,犹有通道可以迂回通过,不足以将隘口彻底的封住,将南阳盆地保护在内侧。梁成冲就利用故楚边墙的旧址,立木为栅,夯土版筑,重新翻修了这座长三十余里的方城边墙。

岳冷秋登上筑于佛沟摩崖之上的塞城,眺望东面隘口之中的丘陵跟平原。边墙依地势而建,在险峻处嵌以坚固塞垒,又与隘口西侧的方城城垒相接,连为一体,宛如游龙。

换在别时,岳冷秋会为梁成冲能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恢复方城关塞而赞赏,但是即将面临十数万燕胡兵马的冲击,方城边墙看上去又是那么的简陋跟单薄。要是外围的舞阳等垒守不住,叫大股的燕胡兵马涌到近前,南阳兵马要想依仗边墙长期坚守,不是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