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燕虏这个大敌,这南边的半壁江山必然还要保持表面上的统一。岳冷秋与江州军相对好处置,董原毕竟明面上还控制从西到信阳,东到泗州,北到涡阳,南到庐州的千里之地——
“董原表现有功无过,要是将董原逼急了,他的危害要远远大过岳冷秋。”高宗庭说道:“但是相比较江州军能为岳冷秋一人较好的掌握外,董原还不能完全的掌握淮西形势,这对我们来说,是有利的地方……”
林缚点点头,淮西的基本盘不去触碰它,但可以利用淮西的复杂关系,使董原、刘庭州、肖魁安以及陶春之间互相牵制,不至于对淮东形成大的威胁。
相比较董原、岳冷秋,荆湖、湘潭相距较远,以远交近攻而论,给荆湖、湘潭的条件可以更宽松,以示拉拢。眼前更关键的问题,是淮东以怎么的权力框架去控制江宁?
卷十 权倾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还朝
相比起牵制岳冷秋、董原等外藩势力,淮东当前还面临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淮东要以怎么的权力架构,才能将江宁控制在掌握之中。
永兴帝在江宁登基,为应对当时的局势,设御营司以掌军政,由政事堂诸相兼任御营使、副使,包括京营大军也置于御营司的构架之下,政权、兵权空前集中。御营军、杭湖军、徽南军相继破败、打残,除江州军、淮西军、荆湖军、湘潭军等外藩外,淮东军几乎是南越所能控制的全部兵马。
黄锦年说道:“主公今日所执之权柄,与御营使一般无二,御营使理所当然由首辅兼任,依锦年所见,主公当以首辅兼御营使以执国政……”
林缚摇了摇头,说道:“太后在维扬邀沈戎登船同来江宁,又有意邀刘庭州、元归政回来,这以后政事堂里,有的是口角争执,我可没有精力整天跑到政事堂去打嘴仗……”
秦承祖、林梦得、孙敬轩等人对官制都不熟悉,这种话题插不上嘴,但也觉得黄锦年这个想法不靠谱。一是林缚没有那么多的精力牵涉到繁琐的行政事务之中;二来,林缚一旦出任首辅,人就无法离开江宁亲自到前线主持战事,目前在军事上,林缚的地位还无法让别人取代。
此外,林续文身居副相,与林缚同居相位,在外人眼里十分难看。
再者,在淮东内部的权力构架上,不能出现“第二人”的设置。即使将来会涉及到继承人的问题,也应该从林缚的子嗣里选,绝不应该是林续文。因此一旦林缚出任首辅,林续文必然要辞去副相,而林续文一旦辞去副相,朝堂之上又没有其他合适官位能安置他。
宋浮说道:“夫子有云‘天下之财,举归于司农,天下之狱,举归于廷尉,天下之兵,举于枢密’。于政事堂之外另设枢密使,主公委之,以掌天下兵权,既执权柄在手,又无琐事之烦。此外,政事堂之权柄,应归于诸部衙门,太后即使召元归政、刘庭州、沈戎进江宁,也不构成大患……”
“宋公所言甚好。”高宗庭对官制熟悉,心想宋浮能有此议,怕是早就有所深思。
林缚蹙着眉头,他对官制谈不上熟悉,宋浮所献之策,他要思虑一二。
淮东要控制朝政,除他与林续文、黄锦年等寥寥数人外,包括秦承祖、林梦得、孙敬轩等人,暂时都没有足够的资历跟人望去出任显职。削弱政事堂,还政于六部,由林梦得、孙敬轩等人到六部之中担任侍郎等实权职事,能避免矛盾的激化,给淮东消化江南之地提供一个缓冲的时间。裁御营司,将原有的军政体制打散掉,将军政大权集于枢密使一身,一是抓大放小,二是有利于将淮东军司植入到枢密使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