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野狐岭点化仙缘

永州是边远小州,过去也曾经是三苗九黎之地,故而虽然梁国灭了南越,将此地纳入朝廷管控,改土归流也已经二十多年了,虽然还是众族杂居之地,但是风土人情跟中原腹地慢慢相似起来,经济民生也颇为繁盛,朝廷为了管理,在群山中开辟了一百多里的官道,让永州与旁近的衡州相链接,依靠湘水运输,可达定河,直入建都,至此湘水之地,不再为荒蛮之地,也成了富庶之地,且文化大兴,百年后有了天下豪杰出湖湘之美誉。

今日从衡州忘永州的山路之上,出现了一个身穿百衲衣的游方僧侣,此事倒也稀奇,因为湖湘之地有自己的本土信仰,名为楚巫之术,流传也有数千年了,故而湖湘之地,少道观,至于寺庙就更少了,所以山路之上出现一个僧侣,在那些山民看来确实稀奇。

湖湘一代水系发达,湘西、湘南多山,然而湘水流域、洞庭湖一带水系发达,良田众多,经过百年经营,已经有了两湖足,天下足之说,百姓多有余量,不曾饿过肚子,山上还有诸多野味,水中还有诸多鱼虾,随便弄些就是好菜,而去打的多了,吃不完,还可以晾干了再吃,所以梁国之地,这风干腊味,以湖湘为最,湘腊成了地方特产,而去还借着水路,运到了全国去。

“这为施主,能否给写斋饭,贫僧愿施主阖家安康,万事顺遂,施主若有需要贫僧做的事情,也可以说,贫僧尽力而为。”身穿百衲衣的僧侣询问小镇上的一个小店家。

店家看着老和尚乐了:“大师,您是和尚?”

老和尚笑一笑:“施主说的不错,贫僧乃是出家人。”

店家:“大师稍等片刻,我去给您取些新鲜斋饭来。”

顷刻那店家就取来了一些新鲜的斋饭,又拿几个铜钱,想要交给智信。

智信:“出家人不着金钱,谢谢施主,我就要写斋饭好了。”说罢将手中的紫金钵装了斋饭。

店家:“大师真是个好玩的人,大师这钵一看就不是凡物。大师那拐杖也不是凡物阿!”说罢店家跪下来。

智信:“施主这是为何阿?”

店家:“大师乃是得道的高人,故而小老儿求大师一件事情?”

智信:“施主且说。”

店家唤道:“魅离、傀离,你们出来吧。”

从店内出来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长得特别动人心魄,年纪看上去不过12、13岁的样子。

“见过大师!”

店家:“大师,这是我小老儿的两个孩儿,老儿困守在这野狐岭无妨,也千年了,开这家小店,招待一些过路之人,当年囚禁小老儿的人说会有一个僧侣过来接引,小老儿等了千年了,这永州之地,荒郊野外,这一千年也不见一个僧侣阿,到了今日方才等到大师来。”

智信:“那人为何囚你,他可有说明自己的身份?”

店家:“小老儿年轻的时候有些贪玩,化身一个年轻书生,入衡州府,意外结识了知州千金,心生爱慕,于是混入知州府中做了文书,与那知府千金渐生情愫,不过知州大人想要巴结上官,将我心爱之人许给了湖湘道刺史的儿子,我带着心爱之人逃离知州府,在这野狐岭隐居,我们自行结为夫妻,并且生育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但是知州一直在找寻我们的消息,几年后他们终于找到了我们,我不能违背天道规则对凡人用术法,他就抓住了我的妻子、孩儿,并且想要杀掉两个孩子,我妻子为了保护孩子,替两个孩子挡刀,就此离去,我一时激愤,杀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知州,之后带孩子躲进了深山,埋葬了我的妻子,此事朝廷以有山贼为祸结了案,派了人来查,也一无所获,小人因为违背了天道,怕被惩罚累积两个孩子,故而不敢出山,后来来了一个拄着拐杖的乞丐,他跟我说,只要我不出野狐岭,安心守护这片山岭土地千年,让百姓商旅可有免受山贼袭扰,让这方圆200里可有得了太平,千年后自然有人来点化老儿,并且带老儿两个孩儿离开,那人说他俗世前生的姓李,名玄。”

智信:“老僧知道了,他倒是连贫僧都算计了,贫僧知道他在界首山盘桓,故而过来探望一下,也是有缘,那就帮上一帮吧。”

“天人问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萨至

三世如来同赞叹 十方菩萨共皈依

我今宿植善因缘 称扬地藏真功德

慈因积善,誓救众生,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

“唤崔判听令!”